close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工作的那點事   文/唯伊欣動     新年開春后,雨水漸多,是一年之中農活最忙的季節。俗話說:過了驚蟄節,有事田邊說。犁爬水響,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其實此刻也是政府機關比較吸引人的時候,因為提撥和晉級即將開始。   某君C,一直以來在機關上班,默默無聞地工作,頗受領導好感。無數次許諾:下一次考核,你可是板上釘釘啊。機關其他人等,也是喏聲一片。論資歷、才華、人品,各個方面,C君自己也是暗喜,以為提撥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對領導,更尊敬。對同事,更禮貌。對工作,更敬業。殊不知,某天組織部來了兩位神秘考核人員。其實早在在這之前,機關里已是風言風語,這次提撥兩名是某A和某B。據說還有一位提撥者連夜打電話聯系全體機關干部,一個不漏,要明天投票關照關照。另一位某某,因為有很硬的后臺,只是在考核之前,平時很少見笑容的臉上,成天露著幾絲笑意。大概是成竹在胸的緣故罷了。C君看看情況好象對自己不利,曾借一由頭特地問過領導,領導要他放寬心,保準沒事。有了領導這句“尚方寶劍”,自然就輕松了許多。但從機關里的傳言和氣氛來看,C君心里總是覺得不那么踏實。   考核開始,平時不大準時到會的干部,此刻從滿了整個機關禮堂。因為提撥的人還可以“臨陣磨槍”。其他人也可以熟悉一下提撥和推薦的套路,或為下次自己做過程,或讓提撥者心里有數,知道自己曾經確實“關照”了,也好日后“放春風,收夜雨”。總之是各懷心胎。   投票之前,機關領導自然要作一番講話:先是熱烈歡迎某某上級領導關心和愛護本區干部前來考核云云,再就是為被考核的干部專門量身定做一些條件:年紀大的說是比貢獻,比資歷;年紀輕的是說30歲以下符合提撥干部的必備條件。說白了就只差說到被提撥對象的名字。最后說提撥了和未被提撥的干部要正確對待組織,對待自己,對待被提撥的人。盡管前后矛盾,但也管不了那么多。輪到發推薦表了,兩個空格赫然顯眼:那可是向上的臺階,是向上的梯子。一陣悉悉刷刷筆聲后,全體投票人員被告知散會。這個時候,除了領導和提撥對象特別關心結果外(多年經驗證明這純粹是多余之舉),其他人全作精靈散。   聽完領導的“開場白”,C君知道這次提撥已與他無關。無論心中是多么不快,但也得作歡顏狀,要不那可是沒有做到“三個正確對待”啊——今后還想不想在機關混日子?考核結果迅及出場,接著是公示和談話等例行公事。考核人員和機關領導面帶喜色,太正常了。機關干部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素質太好了。C君心里明白,什么考核,完成是書記一個人說了算。其中奧妙,只有天知地知考核者知。   為此,C君專門找領導一次,領導感覺似乎很為難,提撥的A某的某某親戚在省委組織部任職,B某的叔叔在市委辦公室任副主任,都是“硬后臺”,都提前打了招呼,都得罪不起等等。言下之意是說,你C某沒有好后臺啊,那也怪不得我。要怪只有怪自己投錯了胎。除了發一通牢騷外,還有什么話可以說?除了心里罵一通以外,還到那里去講理討說法?   考核組已經走了,公示已經張貼,除了下一次開會多了兩張新的領導面孔,整個機關又一切從頭開始,一切照舊。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而今C某無言,只好借宋朝楊萬里先生一詩,抒無奈之情懷。   昨夜C君和我通了電話,將上述內容告知,今日想來,替其記之,以為是也。 +10我喜歡

作者 李培銘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果然如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人們覺得前路的不確定性。人們進入快節奏的生活時代,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無可厚非。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什么職業什么階層什么年齡的人,大家都喜歡聽好話,喜歡別人阿諛奉承,無腦吹捧,并沾沾自喜,心情大好。      (一)同事A和同事B的對話,你這次的發型好適合你,適合你的臉型,太漂亮了,美!(事實上,和難看,脫離了大眾審美)一對平時有著競爭關系,屬于同部門的同事,這樣人前人后一套,不是塑料同事嗎?當面和你心連心,背后對你動腦筋。果然,在年終考核上,同事A因為伶牙俐齒,能說會道,成功獲得領導好感,不斷詆毀和誣告同事B,并如愿評為優秀員工,年終考核優秀,獲得不菲現金獎勵。另一位同事呢?因為人老實,笨嘴拙舌,做了別人的嫁衣,其實自己的工作量比她多很多。      (二)春節期間,家里群可熱鬧了。混得好的親人,在群里如魚得水,只要發什么消息,就有不斷回復消息的人,還有各種表情祝福,豐富多彩,收獲感滿滿,春風得意。而俗世中,混得不好的人,卻無人問津,沒有人理會,呵呵。多么真實的寫照,混得好的親人發朋友圈,源源不斷的噓寒問暖和點贊。相反,混得不好的親人,朋友圈寂靜一片。回到線下的真實社會更是如此,富在深山有人問,窮在鬧市無人理。財大氣粗嗓門大,窮人說話沒人聽。      (三)朋友之間不是志同道合,大部分是知趣相投,無用之交嗎?現在社會,可是相互需要 ,互幫互助,唇亡齒寒,守望相助,各種利益往來。人情社會,有了關系好辦事,事實如此,但當時結交的初衷和誓言呢?幫了一回,就是朋友。次數多了不幫,就反目成仇,分道揚鑣,甚至失去最后的體面和遮羞布,多薄公堂。      不確定性的社會,很多行業暫時蕭條不景氣,我們在學會珍惜的同時,更要擦亮雙眼,警惕糖衣炮彈,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不要讓虛榮心蒙蔽了雙眼,遮住了雙耳,只聽好的,只聽贊歌,要知道:兼聽則明,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究其原因:一是虛榮心,二是不自信,說來說去還是因為不自信,因為虛榮心強的人其實就是不自信的人,不自信的人要么就容易虛榮心強,要么就容易自卑。因此,有些人就特別懂得去吹捧別人,因為吹捧別人的時候,別人聽的心里舒服,然后就會對他有好處啊。那喜歡被吹捧的人肯定就是那個是用新卡也不自信的人啊,自信的人虛榮心不強的人是不喜歡別人吹捧的,聽的吹捧的話,反而很反感的。   說實在的,中國14億人口喜歡吹捧的,喜歡被吹捧的,大概有多少人大的心里應該都清楚了。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不自信,就是需要別人的吹捧,別人的肯定,然后,自己才覺得開心,自己才自信。人活這一輩子啊,活來活去就會兩個字,就是自信兩個字,沒有什么其他的,那些什么名呀利呀,都是因為不自信。   喜歡聽吹捧的人,就是一個自卑不自信的人,也就是一個實力不強的人,自己實力不強,還要別人吹捧。因為別人吹捧之后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實力,自己很強,然后自己就不會自卑,就覺得很自信,因為有了別人的吹捧才會自信,其實那是自欺欺人。      因為這些人深知吹捧就是讓自己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又深知吹捧別人不得罪人,又能升遷。機關、事業單位的一些升遷快的老油條,很會拿捏吹捧技術,而且又懂心理,送禮有一套。熱衷于吹捧是利益所致,什么人格、什么法律,都不再乎!希望未來的社會讓吹捧者吃虧,讓實干者受益。   當年慈禧就是一個極其愛聽萬民吹捧自己的人,所以一大幫文武大臣和義和團大神就投其所好,大肆對她歌功頌德,大肆吹捧大清帝國如何強大,極力眨低洋人如何不堪一擊。結果老佛爺就精神百倍、充滿自信地向十一國開戰。招致八國聯軍攻北京,幾十萬守城軍隊和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大神望風而逃,北京很快淪陷,慈禧驚恐萬狀,抱頭鼠躥逃西安。   人貴有自知之明,偏偏有那么一種人就是沒有自知之明,連自己幾斤幾兩都不知道,喜歡別人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讓別人歌功頌德心安理得,這也是社會腐敗的一種表現,社會風氣變壞,說假話之風盛行。   熱衷于別人吹捧的人,都是些自己本身水平不高,能力很差,別人吹捧他,他自己就感到自己能力無邊,英明無比。喜歡別人吹捧的人,往往都是些自不量力、狂妄傲慢的人。喜歡吹捧的人,身邊往往是佞臣云集,周圍都是眾多想靠獻媚往上爬的小人。   現實社會中喜歡讓別人來吹捧自己的人確實不少。特別是在公務員隊伍中有不少這樣的人。有些人當了一官半職,就飄飄然,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雖然官不大,但架子大,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喜歡自吹,更喜歡別人吹捧,如果有人說不好聽的話就立刻變臉,輕則批評你,重則報服你,處罰你。如果你跟了這樣的領導,你不想吹捧他也得跟著別人一起吹捧他,在黨風不正時這種吹捧之風如家常便飯。在企業在社會上喜歡自吹或互相吹捧的也不能少,這些都是虛榮心作祟作怪,也是一些小人想往上爬的慣用手段。真正有正氣有能力的人是不喜歡自吹和吹捧的。你不是能人,別人說你是能人,你就真以為自己是能人了?社會需要的是誠信,信仰,互信,而不是吹捧。      《面子與吹捧析》   "吹捧",說到底還是"面子文化"心理使然。頭面要露,門面要裝,好名聲要遠播,"家丑不可外揚" "要為……爭光,不能給……丟臉"等等。名利名利,先有名,后有利,有名就有利,"名利雙收","爭名奪利"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些或正面或負面的內核也屬于儒家文化思想的一部分。我們只有注意批判運用就是了。至于熱衷于享受讓人吹捧者,其本身必然是善于吹捧別人的人,只不過其吹捧的必然是對他有利的人罷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這個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本能上都希望別人夸自己,人都是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好,不想聽別人說自己不好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這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人無完人,事也不可能完美,總不能天天就聽那些好聽嗯話吧。有問題也是很正常的,事事有問題,時時有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所以也要去面對問題去。   ——END +10我喜歡

村里路面全部硬化是近幾年的事,我們莊通往縣城公路的路早在九十年代就硬化了,人稱臺灣路,還有人稱資本主義路。陰雨天當別莊的人經過時總這么說。邊說邊瞟一眼路邊地頭一座水泥圈圍著的墳頭和矗立的碑。那是大牙的墳。碑和路是他的兒子修的。當然他是不知道的。   我出生在70年代,對大集體還有印象。莊前面是一塊生產隊的菜園。現在已經化成新宅基地住上了人家,包括我家。當初管理菜園的是一個個高相貌堂堂魁梧的人,他鑲了兩個門牙,人們叫他“大牙”。小時一個夏天和小伙伴們“跳江”,遠遠跑向河跳下來,上來再跳,你來我往,如此反復,玩得盡興。他剛跳下去,一個伙伴正從水底往上竄,頭頂掉了他的兩個門牙,鮮血染紅了河水。一個捂嘴叫“我的牙呀”,一個抱頭叫“我的頭呀”。也有人叫他“菜把”。至于他的大名已被遺忘,幾乎無人知道也無人叫。他常在園里埋頭忙碌,園子旁邊有一個草棚,晚上就住在那里。園里各種蔬菜,各色的花五顏六色,西紅柿,菜瓜,還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蜻蜓蜜蜂,鳴叫的知了,嘰喳的鳥雀,吸引著我們這些孩童。可是他不允許小孩子們進,倒在沒人時允許我進去。大概是我沒喊過他外號,按輩分應該叫他大伯,雖然也沒怎么叫過,也或許是他叫我幫忙我沒拒絕,比如分菜時總是剩下最后一份遲遲沒人拿。他叫我:“你送過去。”他說的送過去就是送到他的家,家里不是他的女人嗎?我叫她“大娘”。他們不是一家人嗎?但他很少回去。我把菜送去,大娘不冷不冷并不領情,不過也央我:“把飯給那個人送去。”小伙伴嫉妒叫我狗腿子,跑腿的。我好奇問隊里的保管,保管也是個單身,保管笑笑:“童養媳。”為啥不在一起?保管意味深長一笑:“他當兵時叫女特務強奸了,回來女人不跟他睡。”只聽說男的強奸女的,沒聽說女的強奸男的。似懂非懂,再問,保管神秘笑笑不肯說了。   東聽一點,西聽一點,雖有出入自相矛盾,但多少知道大牙的身世經歷。大牙一家和莊里許多人家一樣都是船民,撐船攥了一點錢,買了幾畝地,慢慢就上岸了。他父親有一個朋友在一個月黑風大的夜晚,沉船遇難,女人想把女兒賣掉再嫁,他父親就把女孩留在家。女孩小他小一歲,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同玩耍一同長大。那年他十八歲,她十七歲,他一表人才,她也長成了一個俏麗的大姑娘了。是當閨女嫁,還是娶了當兒媳,父母暗暗嘀咕,一直沒達成共識。一則兩個孩子年紀都還小,二則當兒媳怕人說閑話。再等等,要是能娶一個品行相貌不次于她的兒媳,就當閨女,找不到,就當兒媳,所以就稀里糊涂拖著。而大牙早就喜歡上了,做夢就想她當自己的媳婦。一次大牙從外頭跳水回來,見姑娘一個人在磨坊推磨。心里一顫,問:“爹哩?”“到茶館喝茶去了。”“媽哩?”“摘菜去了。”沒想到他這么多話,姑娘心里暗笑,抿了抿嘴,撥了撥額前的劉海。“你一個人也不嫌累。”說著上來幫她推。一長大,他們就很少獨自相處,心不由得跳得慌。姑娘散發著幽幽的體香,使得他鼻子發癢。看到姑娘屁股渾圓地翹著,隆起的胸部如發的面團,像過年時才吃的白饃。推磨時胸部一動,令他呼吸急促。已經到談婚論嫁的時候了,爺爺十七歲就有了父親,父親十九歲就有了他,一點也不考慮他。近水樓臺,家里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引逗人,沒有就算了,好像掛一塊肉,吊起胃口,好像爹媽還想當閨女嫁。天有些熱,他后背沁出了汗,家里還沒回來人。大牙蠢蠢欲動,吞咽著唾沫。四周靜得很,偶爾聽到幾聲雞叫,有些喘不過來氣,神使鬼差從后面抱住了姑娘,兩手不知怎的落在了胸前兩個柔軟的肉包。姑娘嚇得花枝驚顫,極力掙扎。又羞又惱:“你流氓,看回來不告訴爹媽。”掙脫跑到屋里嚶嚶哭。他清醒過來,意識到闖禍了,嚇得跑出去了。爹媽回來發現氣氛不對,一問,姑娘說是哥欺負她了。爹暴跳如雷,罵大牙不成器,看不把龜孫的腿打斷。大牙自小怕爹,不敢回家,跑到河邊,看見一條船經過,招呼了一聲停下,跳上走了。出了省,船泊到一個集鎮,身上沒有錢,遇到一支部隊招兵,報名就當了兵。   那時民國二十八年。他當的是國民黨兵,李宗仁的部隊。李宗仁的名聲很響,打過臺兒莊。可是他參加的部隊軍紀不見得有多好,士兵們吃喝嫖賭,搶劫擾民的事時有發生。有次在排長的帶領下到一個村子里找吃的。他還沒那么十惡不赦,發現一家貧窮的人家并沒啥東西,有一個沒錢醫治躺在床上的兒子,一個面黃肌瘦沒長開臉的姑娘。他看不過去說,我有一塊銀元,給你一半,你找我一半。可那家一文錢也沒有,借也借不來,說出的話不好意思收回來,只好把那塊銀元全部留下。   在他當國民黨兵的時光里,幾乎沒打啥打仗,基本上避敵鋒芒,能跑就跑,沒辦法才抵抗一陣。他自豪的是曾殺死一個日本兵,但說起來也丟人。一股日本兵追著他們的隊伍,擺脫不掉發生了一場戰斗。一個日本兵沖到他面前,他個高,日本兵個矮粗壯,可日本兵兇神惡煞瞪著雙眼惡狠狠向他撲來,一下子把他撂倒,騎在他身上掐著他脖子。幾乎窒息時,他手抓到一把沙土,扔到鬼子臉上。沙子迷住了鬼子的眼睛,鬼子一松手,他一骨碌爬起,拿起上了刺刀的槍一槍刺死了鬼子。部隊已經潰逃,他拎著槍在荒山野嶺逃竄,不幸被一支游擊隊俘虜。那是共產黨的游擊隊,這樣他參加了八路軍。他有他的光輝經歷,他的部隊屬于聶榮臻的,他也算老革命,據說參加過整風運動。對于從國民黨過來的他來說,是調查的對象。他沒說因調戲家里的童養媳跑出來當兵,只說被抓壯丁的。當然他也講了殺死鬼子的過程,雖不算輝煌,但也得到了上級的獎賞,他認得的幾個字還是在八路軍部隊學的。后又入了黨,當抗日戰爭結束時已經是一個營長了。   因為他當過兵,下雨的時候冬天夜長時莊里的人喜歡聚在他的草棚說閑話,看了戰斗片比如《地雷戰》、《地道戰》、《小兵張嘎》,喜歡到他那里議論。我曾想,我要生活在那時候多好啊,我也能成為張嘎一樣的小英雄。人們坐滿了他的床,坐了他僅有的幾個小凳子,他只有蹲在地上,“啪哧啪哧”吸著旱煙,“咔咔”吐著痰,沉默不語,至多微微一笑。當人們不說時,他才慢慢說,鬼子不是好打的,我一共打死不到八個鬼子。要說這也了不起,加上國民黨部隊,一人消滅一個,兩人消滅一個,三人消滅一個,也能把鬼子打敗。理是這個理,往往沒等舉起槍,鬼子的炮彈就把中國軍隊炸死了。只有熬拖躲藏,逮住機會偷偷啃他一口,殺死他一個,不然咋打了八年,蘇聯才了不起,幾天就把關東軍打垮了。   另一個生產隊也有一個人當過兵,他是抓壯丁抓去的,屬于廖耀湘部隊,東北戰場被解放軍俘虜過來。有時問大牙討要些煙葉,和大牙談一會。我曾問他:“你們打仗時怕不怕共產黨?”他說:“不怕,我們武器好,炮彈一轟,重機槍突突響,共產黨抗不住火。”“咋被打敗了?”“還不是國民黨無能。”“你見過廖耀湘嗎,見過,可是不敢看。”“共產黨最大的官你見過沒?”“分不出,有幾個共產黨大官走過,有人說,有林彪。光憑衣服看不出。”我說共產黨官民平等,他笑了:“我被俘后,怕我們串聯逃跑,分散在各班,班上幾個人都監視我,專叫我扛收繳的重機槍。”大牙“撲哧”一聲也笑了,磕了磕煙袋鍋里的煙灰,慢聲細語講了他在部隊的情況:比如明天打一個地方,晚上各班開會,定任務樹目標。你打算打死幾個敵人,繳幾條槍。誰第一個發言就倒霉,后定的比第一個高。戰斗結束,沒完成的就要挨批。有的死了,把死者的戰績冒領也常有。   看了《南征北戰》人們照例在他的草棚談論。解放戰爭,一野難,二野苦,三野壯,四野傲,大牙所在的部隊戰果不行,也沒排成第五野戰軍。解放戰爭開始,他參加了大同淶水之戰,可以說是敗仗。他帶著他的部隊在一個不出名的戰斗中也失利了。最后打得彈盡糧絕,部隊也只剩下連他在內的十個人。敵人一窩蜂沖上來。“營長怎么辦?”一個戰士問。是呀怎么辦?像八女投江?沒有河,像狼牙山五壯士跳崖?沒有山崖。自殺,沒有手榴彈,也沒有子彈。拼刺刀,幾個不同程度都有傷,他胳膊也中了一槍沖不上去,他們也都筋疲力盡。他做出了個愚蠢的決定:“咱們攙扶著排成一排走向敵人,等敵人掃一排子子彈咱們都犧牲,寧死不做俘虜。”看似視死如歸,壯烈壯舉,但敵人并沒有成全他們,圍上來沒有放槍,他們被俘了。   被俘后他們被關押在縣城的一個監獄里。敵人要他們投降,他們當然不投降。不但不給他們治傷,還折磨他們。他們互相鼓勵著,堅持著。開始他叮囑他們,都是一般士兵,干部都犧牲了。可是不小心一個戰士叫了一聲營長,他的身份暴露了,被單獨關在一處,并且給他治傷,依舊勸他投降。后來審訊他的是一個女獄警警官,中統特務。女特務和家里的那個一樣漂亮。本來一直打仗男多女少,女的解放軍里只有文工團戰地醫院里有。女特務穿著筆挺的呢子軍服,腳蹬馬靴顯得亭亭玉立,英姿颯颯,比解放軍的寬松粗布軍服好看多了。女特務問了他的姓名籍貫,結婚了沒有。他近三十,按八路軍的結婚條件,他還不夠級別。解放戰爭開始,他們一直被動,哪有時間考慮這事。可是作為一個男人哪有不想的。家里的不知怎么啦,一定被當做閨女嫁了。他曾救過戰斗間隙文工團到他們營慰問演出的一個女演員的命。開始喜歡上了他,見了幾次面,可是她最終嫁給了一個師長。他只有失望的份。   外面戰火紛飛,炮聲隆隆,他和女特務爭論著各自的黨。他說他也當過國民黨,還說投降都沒好下場,元老張國燾投降了,還不如在共產黨有影響。不過他也承認共產黨也有不平等,比如他喜歡的那個演員,憑什么不嫁給他,不還是他的官小?具體的細節誰也不知道。人們有許多版本。曾聽莊里有的說特務用美人計迷惑他,有的說特務也厭倦了打打殺殺,愛上了他。確實大牙長得高大英俊,樣子很帥。我小時時聽莊里一個人描述道,女特務喜歡上他,把他綁在刑具的床上,引誘他,在他的身上摩挲。女特務看他有反應后,就上了上去,強奸了他。添油加醋,聽者血脈噴張。一個版本是他假意屈從,想利用她放了他和他的戰友,沒想到把握不住,弄假成真,做了男女之事。   戰局在繼續著,形勢越來越對國民黨不利。國民黨一看大勢已去,紛紛逃離。當解放軍解放了縣城打開監獄時,已經死了兩個,沒死的幾個傷痕累累,舊傷還未痊愈。而大牙與他們都不一樣,也還被捆綁著,但大牙的傷是新傷。據又一個版本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女特務鄙夷國民黨的驕奢淫逸,深深依戀上了他,女特務臨走時,要他一同走,說她有許多金條,他們可以脫離黨派,遠走高飛,到海外。大牙拒絕了。女特務惱羞成怒,把他痛打一頓。有人說苦肉計打他是為了保護他。   反正大牙被解救后,忌諱莫深,閃爍其詞無法說清這一段經歷,疑點有很多,再加上和別的戰友不一樣。好在沒對黨造成危害,但再也不適合繼續留在部隊,轉業回了老家。   離開家鄉十多年,果然物是人非,父母因病已死。只想著姑娘已經出嫁,沒想到還在,已經成了近三十的老姑娘。他不辭而別后,父母確實想把她當做閨女嫁掉,并說不知還在不在世,但她死活不肯,說要等著他,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父母也不知道他到底把她怎么了,也認為做了男女之事。   她確實不想離去,不說養父母的養育收留之恩,其實她也喜歡他,怨自己,要是不那么矯情,好言相勸,由父母做主,她心甘情愿會嫁給他的,多少個時日,默默回憶著那驚心動魄的一瞬間,心里是多么歡喜,陶醉,向往。等了十幾年,也覺得兵荒馬亂恐怕不在人世,她媽,親叔叔也來勸她再嫁,她惱怒媽叔叔從沒收留關心過她,不但不聽,更不認他們。時常幻想著有一天從天而降,像戲曲金榜題名的才人佳人一樣團圓。等啊等,卻等回了一個有污點的人。她已經默許莊里人叫他大嫂,大牙屋里人。家是他的家,沒法趕人家。允許他吃住,可不和他住一屋,也不理他。無奈他在菜園搭了一個棚。   大集體解散后,菜園批了宅基地,他只好回去。以前幾十年的房子幾乎倒塌,他請人扒了重蓋了兩間,一間女人住,一間當灶火。他在院子一邊角落里又蓋了一間草棚自己住。女人做好飯吃后離開,他才進去吃。   九十年代,大牙得了肺氣腫,病懨懨躺在床上,床邊放著吐痰的盆子。吃飯由女人端來,痰盂也由女人倒。我偶爾也到他的屋里坐坐,他沒錢抓藥,吃些偏方。聽到他自言自語說道女人是道過不去的坎。終于在一天夜里死去,女人癱坐在地上雙手拍地哭得驚天動地:“你個天殺的,你個天殺的坑了我一輩子,誰說不跟你過,不跟你過我守這么多年做啥。我啥時插過門,不怕叫狼叼走,你個狼心狗肺,我還能不要臉,死皮賴臉,跟婊子一個樣?”   一年后女人也死了。他們沒兒沒女,一年到頭也沒人給他們添過墳,燒過紙。   又過了兩年,一個冬天,人們在村頭曬著太陽,籠著手拉呱著瞎話,遠遠望見一輛黑色的轎車駛來。土路坑洼不平,后面揚起一道灰塵。大伙不言語了,都直盯著車,不知道這車從哪來,到誰家。車子到人們面前停下。下來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向人們打聽一個白書衡的人。許多人都說不知。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顫巍巍走過來,又上前問。老人說:“是不是大牙,大牙大名就叫白書衡。死幾年了。”這是從車上下來一個貴婦人,保養得很好,一看就知道以前是個美人。人們圍得越來越多,都來看稀奇。人們看了看女人,又看了看男子,驚奇地發現,中年男子幾乎和大牙一模一樣,那個頭那長相。他們買了鞭炮買了火紙,在人們的指引下走向大牙的墳。那里有四個墳,分別是他的父母,他的,說到最后一個,不知怎的一個人說:“這是他爹媽收養的老姑娘,一輩子沒嫁人。”女的泣不成聲,男的撲通一跪,叫一聲:“爸,我和媽看你來了。”   于是便有了修建的墳,立的碑,又有了那條臺灣路。   作者簡介:白河,新野一文友 +10我喜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64h5njh 的頭像
    i64h5njh

    林佳宏直播開箱推薦

    i64h5n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